会说话的老物件:从太爷爷那辈传下来一方砚台 100多年了
时间: 2024-04-01 10:45:43 |   作者: 上海五星体育直播在线观看高清回放

 

  

  砚台,历来有“文房之首”的美誉,被很多人喜欢并收藏。69岁的张新立就在家中收藏着一方砚台,是他的太爷爷留下的。这方砚台购于清咸丰年间,距今已有100多年前史,至今仍陪着他挥毫泼墨。它见证了前史变迁,也见证了宗族传承。近来,他在书桌旁向记者讲起了这方砚台的故事。

  砚台,历来有“文房之首”的美誉,被很多人喜欢并收藏。69岁的张新立就在家中收藏着一方砚台,是他的太爷爷留下的。这方砚台购于清咸丰年间,距今已有100多年前史,至今仍陪着他挥毫泼墨。它见证了前史变迁,也见证了宗族传承。近来,他在书桌旁向记者讲起了这方砚台的故事。

  砚台,历来有“文房之首”的美誉,被很多人喜欢并收藏。69岁的张新立就在家中收藏着一方砚台,是他的太爷爷留下的。这方砚台购于清咸丰年间,距今已有100多年前史,至今仍陪着他挥毫泼墨。它见证了前史变迁,也见证了宗族传承。近来,他在书桌旁向记者讲起了这方砚台的故事。

  张新立收藏的这方砚台,呈对称的八边形,每个边长约6厘米,全体无任何雕饰,古拙、素雅、大气。

  “据老一辈人讲,这方砚台是我的太爷爷在咸丰年间运用的,后来传给了我的爷爷。在新中国建立前夕,我的爷爷又把它传给了我的父亲,我的父亲从小就写得一手好毛笔字。”张新立说,他至今记住父亲运用这方砚台,挥毫给村里人写春联时的场景。

  跟着张新立的叙述,一幅生动的画面逐步打开。他的老家在漯河市舞阳县军张村,1947年年末刘邓大军前进大别山时解放了这儿。土改运动轰轰烈烈地打开,其时,村里的文化人寥寥无几,由于他的父亲既会写毛笔字,又打得一手好算盘,分地步、收拾物品、列账填表这些活儿都精干。所以组织上组织他当村里第一届农委会的财粮,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管帐,他算是吃上了“公家饭”。

  那时候,这方砚台出了大力。在那个年代,书写东西主要是毛笔,能用的只有用砚台研磨出来的墨汁。分地步时,不只分给农户的地要白纸黑字地记载,就连户与户之间的木制界标上也需要用毛笔字写清楚,这方砚台跟着张新立的父亲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。由于记载清楚、不偏不倚,他的父亲备受村里人尊敬。

  伴跟着年代变迁、社会继续健康发展,更多快捷的书写东西上台,张新立的父亲在工作时不再用毛笔、砚台。不过,砚台并没有就此“退休”,村里有婚丧嫁娶,特别是每当新春佳节,乡亲们就会请他露一手。

  张新立记住,每年春节前夕,父亲都会去集上买几张大红纸、几条墨锭,孩子们聚在一起帮助研磨,父亲则裁好纸,挥毫疾书。

  张新立记住,在不同的时期,父亲写的对联内容有相应改变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,他会写“吃水不忘挖井人 翻身不忘毛主席”;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,就写“人民公社无限好 社会主义康庄道”;到了20世纪80年代,变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,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,我们干劲儿十足,粮食产量和农人的日子水平提升了,他的父亲以丰满的热心写下“变革春风暖民意 旧貌换新颂党恩”……

  春联的内容随年代而变,有着浓郁的年代气息。这方砚台见证了年月变迁,陪着张新立的父亲走过了难忘的年月,也给张新立的幼年增添了许多趣味,对张新立今后的日子有深远的影响。


联系方式